在乐山苏稽镇的青石板路上,王鹤棣父亲经营了二十余年的"棣爸油炸"始终飘着诱人的椒香。这家不足30平米的小店,不仅承载着王家两代人的生计,更见证了王鹤棣从炸串摊走向聚光灯的蜕变历程。
1998年,王父用积蓄盘下这间铺面时,绝不会想到儿子会成为顶流明星。凌晨四点起床穿串、夏天顶着40度高温掌勺、冬天在油锅前搓手取暖,这些日常构成了王鹤棣的童年记忆。据邻居回忆,少年王鹤棣常在放学后帮父母收摊,用竹签串起豆腐干的手法比写作业还熟练。
当《流星花园》道明寺的造型惊艳荧屏时,王父仍在坚持手工熬制秘制卤油。这种用28种香料慢熬8小时的坚持,与王鹤棣在剧组反复打磨演技的执着形成奇妙呼应。正如王父所说:"我们做油炸要讲究火候,拍戏也要讲究火候。"这种对"火候"的共同执着,或许正是王家基因里的精神密码。
如今"棣爸油炸"已成为网红打卡地,但王父依然保持每天营业14小时的作息。店内墙上挂着王鹤棣童年照片,与粉丝们送来的应援手幅相映成趣。这种现实与光环的交织,恰似油炸食品在高温中蜕变的过程——普通食材经过淬炼,终将绽放独特光芒。
从苏稽镇到横店片场,从炸串摊到领奖台,王鹤棣的成长轨迹印证着:真正的星光,永远根植于生活的土壤。当粉丝们慕名而来品尝那串裹着秘制酱料的五花肉时,他们品尝的不仅是美食,更是一个家庭用烟火气熬煮的人生况味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