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6日傍晚——成都市民在晚高峰的拥堵中邂逅了一场视觉盛宴。当夕阳穿透云层,一束束金色光柱从天而降,将城市天际线勾勒得如梦似幻。这一罕见的“丁达尔效应”迅速刷爆朋友圈,网友直呼:“当光有了形状,平凡的下班路也成了科幻电影场景!”
科学背后的浪漫
丁达尔效应,即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时,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光亮通路。此次现象的形成源于成都当日特殊的天气条件:午后雷阵雨后,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,形成气溶胶;傍晚时分,低角度阳光穿透云层缝隙,与水滴发生散射,最终呈现出肉眼可见的金色光柱。据气象专家介绍,此类景象在夏季雷雨后偶发,但持续20分钟以上的清晰观测较为罕见。
全民参与的“追光行动”
现象发生后,成都市民自发发起“全城追光”活动。摄影师刘洋在社交媒体分享延时摄影作品,记录下光柱随云层移动的动态美感;代倩玲则用无人机拍摄到光束与339电视塔同框的震撼画面。截至当晚10点,微博话题“成都丁达尔效应”阅读量达3.2亿,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15亿次。
城市美学的新注脚
此次事件也引发对城市与自然关系的讨论。四川大学环境艺术教授李明指出:“丁达尔效应的爆发,本质是城市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微妙互动。它提醒我们,即使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场景中,自然之美依然无处不在。”据悉,成都市气象局正计划将此类天气现象纳入“城市气候景观”数据库,为未来文旅宣传提供素材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