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#白鹿已签约欢娱9年#话题冲上热搜,这场跨越九年的合作早已超越普通经纪合约范畴,成为观察中国影视行业造星机制与艺人成长路径的典型样本。从常州普通铁路职工家庭走出的白鹿,用九年时间完成从淘宝模特到一线女星的蜕变,而欢娱影视也通过这套"内容+艺人"的共生体系,验证了其工业化造星模式的可行性。
2016年那个改变命运的夏天,于正在"猫的树"微电影中发现了白鹿。这个穿着红色运动服面试的22岁女孩,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即将成为欢娱影视"学院式"艺人培养体系的标志性成果。从《凤求凰》女二号到《招摇》大女主,欢娱用三年时间完成从新人试水到重点培养的过渡。这种"以剧塑人"的策略在《周生如故》达到顶峰,白鹿用一场梨花带雨的哭戏征服观众,该剧300亿的播放量背后,是欢娱影视60余部作品积累的内容制作经验与艺人培育体系的双重胜利。
欢娱影视的造星逻辑始终围绕"内容护城河"展开。在《临江仙》创下26个品牌植入纪录的背后,是欢娱独创的"前置化品牌联动"机制:白鹿代言的未可、好来等品牌提前锁定剧集广告位,大众点评采用5集片尾+3集超级暂停的组合投放,这种将艺人商务资源与内容场景深度绑定的模式,使白鹿成为行走的"品牌信任资产"。数据显示,2022年以来白鹿主演剧集全集有广率达100%,印证了欢娱"内容品质-商业价值"增强回路的成功。
这场九年合作也暴露出行业深层矛盾。当白鹿在《北上》片场将"嗑瓜子"写成"磕瓜子",于正用"真诚的直发人士"回应引发争议,折射出头部艺人与经纪公司的话语权博弈。欢娱要求艺人"带新人进组"的惯例,在粉丝眼中成为限制发展的枷锁,而白鹿深夜收到活动通知、共用宣发团队等细节,更暴露出工业化体系下艺人的个体困境。法律层面,赵露思与银河酷娱的14年超长合约纠纷,为白鹿续约谈判提供镜鉴——如何在《民法典》公平原则下,平衡资方资源投入与艺人发展诉求,成为双方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站在九周年的节点,白鹿与欢娱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。传言中的两部大女主戏与团队独立权,或是欢娱给出的诚意筹码;而白鹿若选择单飞,则需面对市场残酷的资源整合压力。这场博弈的本质,是工业化造星体系与艺人个体价值实现的终极碰撞。当许凯、王星越等师弟们登上春晚舞台,欢娱的人才培养矩阵已形成气候,而白鹿的每一步选择,都将为行业提供新的参考坐标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